时间:2020-04-16 17:34 来源:富平县公安局
富平县公安局淡村派出所辖1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管理人口超过4.1万。
面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多、警力少的难题,近年来,该所深入走访调研,找准基层治安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总结探索出“1+4”警务工作模式,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实现了派出所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辖区警情同比减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幸福感不断增加,满意度指数持续上升。
创新机制保平安
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新要求,结合辖区治安特点,淡村派出所打破传统警务模式,总结探索出“1+4”工作新模式,即成立中心警务室,组建警务工作站、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和基础工作队,做事做细基础工作,有效提高各项警务效能。
该所综合考量人口、警情等要素,每五个行政村成立一个中心警务室。根据工作需要,先期在距离派出所较远的村子设立了禾塬村和亭子村两个中心警务室,由责任区民警常驻中心警务室,开展日常警务工作。
中心警务室实行24小时“门不关、灯不灭、人不空”警务工作机制,确保群众能在警务室解决的事,绝不多跑一次派出所。
驻中心警务室民警除了调解矛盾、开展公安业务咨询外,还定期走村入户向群众宣讲治安防范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今年3月份,湾渡村村民陈某在网上贷款,“公司”业务员以各种理由让陈某先汇款后才能成功贷款,觉得蹊跷的陈某遂赶到亭子村警务室进行咨询,民警了解情况后,果断甄别这是电信诈骗,及时让陈某止付了2万元。
扎紧治安“篱笆墙”
按照“警+N”巡防模式,淡村派出所联合村委会成立了一支由责任区民警、辅警和村治安员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切实加强辖区联防、互防、自防的防控网络体系,全面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治安巡逻队每天深入辖区街道、村组,特别是在案件易发的时间段进行全方位巡逻,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有效提升村民的安全感。
2019年,巡逻队员在巡防时抓获了连续作案多起的盗窃名贵犬种嫌疑人,相继破案18余起,大大降低了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
去年以来,淡村所还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先后在辖区的主要路口、街道及各村组安装了136个视频监控,先后成功破获盗窃案件近20起,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9800余元。
“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也使淡村的刑事发案率大幅度下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提升。
矛盾化解解民忧
禾塬村和亭子村两个中心警务室辖区存在“村大组多、矛盾多、纠纷多、离派出所驻地较远”的困难,该所充分发挥警民联动机制和基层治保组织群防群治的作用,积极构建村委会、驻村警务室、派出所“三级联防”矛盾化解平台,从源头上促进和谐稳定。
派出所成立了专门调解室,组建了由民警、镇司法所干部、村组干部组成的矛盾调解委员会,实行提前介入、专业调处,群众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
从警30多年的辅警成小五,号称淡村“活地图”、“百事通”,他常驻亭子村警务室,处理邻里矛盾纠纷很有“办法”。成小五的工作方法就是排查走在调解前。他每天都要带领各村的调解委员会成员到五个村的32个组见村长、见组长、见情报信息员,及时掌握各村组矛盾纠纷的苗头,及时跟进化解。他还利用手机建立了矛盾排查调解微信群,群内60多个成员都是他调解纠纷的“得力助手”。
夯实基础固根基
强基础、管长远、利全局。淡村派出所强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社区警务和科技信息化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依托中心警务室,成立由民警、辅警、村治安员等人组成的基层基础工作队,采取分片管理的方法,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和处置工作,对辖区治安状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警务前移。在各村设立警务工作站,开展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宣传、治安信息收集等。警务工作站不仅协助警务室民警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还改变了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警务前移,开启了农村警务新模式。
“1+4”警务模式运行以来,中心警务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58起,公民救助36起,消除各类治安隐患42起,服务群众300余人次,辖区刑事发案下降了60%,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编辑:马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