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富平新闻 >正文

绿色建材托起振兴希望

时间:2025-07-14 09:08 作者: 记者 姜晓 来源:渭南日报

7月8日,富平雨中情防水科技有限公司的库房内,叉车穿梭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一卷卷黑色防水材料被搬运上车,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3

工人正在生产防水材料。记者 张向辉 见习记者 马周宁 摄

“今天要发出多车货,卷材8万多平方米,涂料20多吨。”该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杨雷站在库房门口,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他顾不上擦拭,目光紧紧盯着装车进度,“施工旺季时,一天能发18万多平方米卷材呢。”记者发现,在他身后印有保利、中海等知名房企名称的发货单摞成了小山,这些防水材料即将运往西安、太原等城市的建筑工地,为万千建筑筑牢防水屏障。

走进沥青卷材车间,工人程琳琳正在全神贯注地调试生产线。这位来自富平县山西村的农家汉子,在这里已工作了4个年头。如今,他每月能拿到6000多元的税后工资。“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比以前打零工翻了好几倍。”程琳琳指着操作台上的质检报告,语气中满是自豪,“每卷材料都要经过厚度、耐热度等多项指标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说着,他拿起卡尺,再次仔细测量刚下线卷材的厚度,确保数据分毫不差。

在财务部办公室,负责人徐雷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摞退税文件。“去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了300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600多万元,这可是实打实的‘及时雨’。”徐雷翻开账本,税务、人社等部门的上门服务记录清晰可见,“政策红利就像一场甘霖,解渴又提气。”这些资金被精准投入到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研发创新便是重中之重。

研发中心实验室里,技术员正围着新型高分子防水材料样品热烈讨论。“我们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搞研发,为的就是让材料使用寿命更长。”技术部负责人刘钊介绍,“这种高分子材料不仅绿色环保,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使用寿命却提升了很多。”研发人员通过反复试验,成功为防水材料的性能带来质的飞跃。

穿过生产区,一座蓝色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新建成的绿色生产体系。“余热回收系统替代传统锅炉后,每年能节约不少标准煤。”刘钊指着中控屏介绍。在废料处理区,废旧卷材经过破碎、改性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可再利用原料,循环利用率大幅提升。

建材披“绿”,产业含“金”。这些创新与突破,在企业发展数据中得到了有力印证:2022年产值6.2亿元,纳税2048万元;2023年面对市场波动,产值仍稳定在6.02亿元,纳税增至3200万元;2024年逆势上扬,产值达到6.03亿元,纳税3300万元。“这些产值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厂里的员工,大多都是周边村民。”杨雷掰着手指算了笔民生账。

企业发展带来的辐射效应还在持续扩大。富平当地的石英砂厂、物流公司与雨中情紧密协作,仅运输环节就带动了几百辆货车运营。杨雷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还计划和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把‘富平造’防水材料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烈日当空,一辆辆满载卷材的货车缓缓驶出厂区,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光亮,向着远方疾驰而去。这些黑色的防水材料,终将铺展在城市的屋顶、地下管廊,守护建筑安全;而在富平的乡村,它们早已化作一张细密的“防水网”,网住了农户的增收希望,网住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更网住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编辑:王倩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