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03 08:37 作者: 记者 史王萍 赵倩茹 来源:渭南日报
古树档案:三里古槐,位于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三里组。树高12米,胸径98厘米,东西冠幅19米,南北冠幅17米,树龄600年,保护等级为一级。该古槐树干四五人环抱有余,树冠参天,枝叶旺盛。相传古时皇家在此地养马、屯兵、练武,集结于树荫之下,树上钉有多枚铁钉、铁件,有的已腐烂,有的还留在树中可见。
富平县西北部的桥山脚下,三里组的那棵老槐树已经600岁了。
树干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皮沟壑纵横,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树冠遮天蔽日,枝叶间漏下斑驳的光影,在地上织就一片碎金。树干上有个大洞,能容得下一个孩子蜷缩其中。
快50岁的王伟民家就住在树旁边。听他说,他的姥姥告诉他,在祖辈记忆中,此树一直都是这样。
传说这棵槐树是明朝时期种下的。那时候,山西人王贵、王林等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一带迁徙而来,因怀念故土、思念家乡,便按当地地形选择住址,亲手种植了一棵和家乡一样的槐树。
三里古槐 记者 赵倩茹 摄
而当时的三里村,因靠近桥山,名为阙塞。其南至南土阙,北至北土阙,有数个瞭望台,是皇家屯兵养马之地。皇家在此地养马、屯兵、练武,都集结于这棵古槐的树荫之下。树上钉有多枚铁钉、铁件,有的已腐烂,有的还留在树中依稀可见。
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历经沧桑依然茁壮生长的古槐,俨然成为护佑村民平安的守护神,保佑村民平安、风调雨顺。每逢农历大年初一、十五,村民会自发在树下摆满新鲜的瓜果或者刚蒸好的花馍,披红挂彩,焚香祭拜。在袅袅青烟中,大家虔诚祈求来年平安好运。
古槐护佑村民平安,村民也希望古槐茁壮成长。2024年,西延高铁要穿村而过的消息传来,群众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保障高铁顺利征迁,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保护好古槐树。
“我们支持修高铁,但也要保护古槐。因为看到古槐,就看到了家。”知道要修高铁后,王伟民一直担心村里的古槐。他布满皱纹的手不自觉地抚着身旁的老槐树,树皮粗糙的触感让他常常想起小时候,在古槐下玩耍的场景。所幸高铁挨着古槐而过。
“轰隆——”2024年初,一声闷响在古槐旁响起,惊得老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尘土飞扬中,几台挖掘机正缓缓驶来,“钢铁巨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围着古槐,聚集了不少人。施工队的工人们拿着图纸指指点点,红色的标记线一直延伸到老槐树旁。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古槐旁也有惊喜发现。这里出土了唐将官古墓唐三彩,战马、仕勇、酒器、饮器等共13件文物。
据传,明代太子太保孙丕杨在自己的老丈人(曾任明代的兵部尚书)死后,没有将其葬在老家富平县宫里镇董村,而是葬于三里古槐旁。
随着一件件文物出土,以及诸多“信仰”与“使命”的加持,古槐被进一步视为祥瑞象征、科第吉兆、怀祖寄托等美好愿望的化身,不仅在三里组村民心中位置愈加重要,也赢得了外地施工人员的喜爱和保护。
“这树干都空了,树还这么茂盛。古槐是有灵性的。”高铁施工的工人们,工作闲暇时在古槐下休息,了解了古槐背后的故事后,也主动祭拜古槐,祈求古槐护佑万事顺利。
而古槐也不负众望,它像是一个无声的“守望者”,用它的枝繁叶茂和悠悠年轮,记录着村子的春耕秋种、春华秋实,也护佑着一方百姓用勤劳与智慧让这里日渐焕发出生生朝气。
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吹进齐村镇桥西村的角角落落,美化了村庄人居环境,点亮了一盏盏路灯,架起了现代化有机蔬菜大棚,建成了千只奶山羊养殖场……勾画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在这幅乡村振兴图景中,西延高铁飞驰而过,古槐树愈发地挺拔高大。
冬去春来,天气回暖,今年的古槐又将发芽、抽枝、绿满华盖。暖阳下,记者伸手抚摸着树干上深深的沟壑,看着那被岁月掏空的树洞,听着风吹过枝叶的沙沙声,仿佛听见了古槐在轻声诉说着600年的故事……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