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7 10:41 作者: 记者 姜晓 姚琼 马周宁 实习生 王维卓 来源:渭南日报
“各位观众,下面将为您呈现的是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富平老庙老鼓。”
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首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场,30位来自富平县老庙镇尹家村的男女老少,身着传统服饰,双手握槌,左右挥舞,鼓舞动作变化多样,鼓点节奏动静结合、急缓相间。随着鼓点节奏的起伏,表演者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一阵阵密集、铿锵的鼓声响彻云霄……
“好!好!好!”
“富平老鼓太震撼了!”
观众的一声声喝彩、一阵阵掌声将4分多钟的表演一次次推向高潮。
2月11日,这项刚劲有力、流畅飘逸的老鼓表演也在中国非遗馆内大放异彩,同样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11岁的蒋东辰,最年长的是75岁的王民娃。2月8日,去北京演出前,记者见到了这群神采奕奕的老庙老鼓队员。
“富平老庙老鼓起源于秦时战鼓,已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关于老庙老鼓,富平县非遗办主任李平已研究多年,“老鼓所表现的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及乡土民情等内容,后来逐渐成为民间喜庆、祝贺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和精神食粮。”逐渐,老庙老鼓除了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社火表演外,每年除夕,各村各镇也要在村中广场摆上大鼓,村民随时可以尽情敲击,并称为“迎春鼓”。
“我还是小娃的时候,记得村里人都会敲鼓,我就看着、学着。”王民娃回忆说,早在1953年,尹家村的老鼓艺人田思秦、田宏智、田中朋3个壮小伙参加西北局艺术调演并荣获一等奖。随后又代表西北局进京参加了“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在怀仁堂演出后,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并由文化部颁发了纪念章。“那是多高的荣誉呀,我当时就羡慕得不得了!”老人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喜欢上了老庙老鼓,一有时间就跟着村里的前辈学习,“这次终于能到北京展演,我可算是了却了一桩大心愿!”
“我之前没去过北京,很激动!我会好好表演,给咱陕西人争光!”蒋东辰尽管年龄不大,却有着丰富的表演经历。他从7岁开始就跟着尹家村党总支书记田大鹏等众多前辈学习“盘帽根”“缠穗子”“擂鼓”“跑鼓”“连身转”“叮叮咣”等多种敲鼓技巧,尤其是遇到逢年过节,能在村里众长辈的吆喝声中一展身手,因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蒋东辰在敲鼓方面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我参加过好多场演出,去年正月十五,我还在榆林参加过‘全国秧歌展演’!”蒋东辰如数家珍地向大家说着他的表演经历。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尹家村的父老乡亲都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表达着他们对老鼓的热爱。“我、我妹、我三爸、出嫁到隔壁村的女儿,我们一家4口人,为了这次进京表演,都从外地回来了!”50岁的王转宁是一名女性鼓手,也是团队里的中坚力量,用她的话来说,自嫁到尹家村,血脉里的激情就被老庙老鼓点燃。现如今,大家平日里外出务工,但一到节假日,全家老小总要回到村里敲响几声老鼓,才算是完整地过节。
“慷慨激昂的老庙老鼓,一经展演,便能展示出秦东人的豪迈与坚韧,更能展示出我们陕西农民在新时代激昂奋进的力量。”田大鹏表示,“正是老庙老鼓的这份独特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欣赏它、爱上它!”2015年,田大鹏从村上精挑细选了200多名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演出团队,开起了他们的“文化产业道路”探索。“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三五成群在村子广场排练!”由于老庙老鼓赫赫有名,十里八乡的红白喜事、企业活动、社火表演都会来邀请队伍演出,平均每年演出200多场次。除了在本地演出,这支队伍还曾到上海浦东、河南三门峡、宁夏固原、福建厦门、陕北延安等地进行老鼓表演,并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
此次推荐富平老庙老鼓进京参加中国非遗馆“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对我市非遗项目有着非凡的意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田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市优秀非遗项目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展示我们关中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外讲好‘渭南故事’,不断扩大我市对外影响力。”
“此次进京表演只是开始,我们还要走向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展望老庙老鼓的将来,尹家村的村民自豪地说。
编辑:王倩
上一篇: 幸福院里“幸福事”
下一篇: 春节假期 富平县接待游客15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