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富平新闻 >正文

富平县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快递送到村 农货卖进城

时间:2024-12-02 09:10 作者: 记者 王能力 来源:渭南日报

■核心提示

富平县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后,一个个包裹从各地进入乡村,一批批农产品通过快递物流走向全国,目前,全县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90%,加速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11月20日,富平县流曲镇纳衣村快递综合服务站内,经营负责人张梦云一边分拣、打单,一边接待取件村民,忙得团团转。

大约80平方米的营业场所,一边是整齐摆放的日用商品超市,一边是各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取件和寄件人络绎不绝。张梦云说:“现在服务站日均收发货400多单,物流带来了人流,超市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

在富平,像纳衣村这样的快递服务站已遍地开花,全县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90%,加速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我家在山区,由于地处偏远,以前快递无法送到我们村。每次取寄快递需要骑行5公里多山路到镇上快递服务站。”老庙镇新店村村民王娟讲述着她们过去取寄快递的困扰,满是无奈。

2022年以来,富平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创新模式,从分拣处理、运输配送、末端派送3个环节入手,整合了申通快递、中通快递等5家物流快递企业及1家商贸流通企业,建成1个县级农村快递共配中心、14个镇级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154个村级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站,并依托农村快递共配中心,设置了7条配送主线和16条支线,构建起以县级为集散中心、镇级为中转站、村级为收发点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随着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王娟和乡亲们的困扰解除了。“现在村上就有快递服务站,网购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货,实现了‘网购自由’。”王娟说。

在富平县农村快递共配中心,记者看到一台拥有160余个档口的环形智能分拣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各快递公司运来的快递进入同一条分拣线进行混拣,快递精准地落入各镇(街道)对应的档口后,共配“专车”再按就近线路,把快递运送到镇级中转站。

在刘集镇街道经营一家小超市的孙新旗是刘集镇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每天上午和下午,他负责把运到镇上中转的快递,分别送到各村快递综合服务站。他说:“统一整合后,七八家快递公司的快递件由我一人配送,成本降低了,利润就上来了,群众取快递更快、更方便了。”

“实行快递共配后,客户投诉率下降80%,收件量增加30%。”富平县中通快递公司经理李晓龙说,“过去,快递公司‘各自为政’,一条线路不管有多少件快递,都得专车跑一趟,浪费资源不说,客户的投诉率也居高不下。整合后,所有快递公司的快递件集中统一配送,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客户满意度也在稳步提升,收件量增加30%以上。”

据富平县农村快递共配中心经理樊安平介绍,目前,农村快递共配中心日均处理收件5万件,发件3万件。正常情况下,每天上午、下午只需各运行2小时,就能完成全天的快递分拣任务,分拣效率提升50%以上,节省劳动力10至15人,快递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后,一个个包裹从各地进村的同时,富平的一批批农产品也通过快递物流走向全国各地。

富平冰柿既有鲜柿子的柔软,又有柿饼的韧性,果肉均匀又流心……11月19日下午,富平县金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直播间里热闹非凡,开播两小时,吸引近十万粉丝关注、浏览、下单。另一边的生产车间忙而有序,工人正在包装、装车、发货,通过快递物流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物流便捷,一两天就可寄到消费者手中,为冰柿销售提供了支撑。”该公司负责人杨一凡说,由于冰柿需要冷冻保鲜,对物流时间要求高。得益于现在便捷的物流网络,公司今年已销售冰柿5万多单。同时,快递费也下降了10%,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早上还在枝头,下午就到消费者手上了。”许阿姣是一名爱“折腾”的青年,曾经在西安、重庆、湖北等地做水果批发生意,由于独特的乡土情结和对口的经验优势,2018年返乡在梅家坪镇种植樱桃,通过抖音直播、移动短视频等连接网上销售渠道,便捷的物流让“梅家坪樱桃”从“田间”到“舌尖”,一线城市24小时内就可到达。

“现在快递物流服务站点越来越多,产品销路更广了。公司去年销售额超6500万元,形成了企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杨一凡说。

富平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积极整合规划现有基础设施,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发展新模式,构建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统筹配送资源,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王倩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