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7 15:11 来源:渭南市富平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齐村镇坚持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以基层服务为基础、以基层联动共治为核心、以基层精细化治理为支撑,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全面融合”的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网格管理精细化 贴心服务“零距离”
齐村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小网格”推动“大治理”,发挥组织、网格、党员优势,不断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推动部门职能向网格延伸,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大作用,促进镇村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本文资料图片由王旭提供)
“在我们村,有事就找网格员,贴心着呢。”提及村里的网格员,村民王可宁(化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7月,在齐村镇困难群众探访排查中,王可宁家的情况引起了村上网格员的注意。王可宁家共6人,他和老伴患病多年需要照顾,儿子与儿媳妇离异,两孙女跟随儿子生活,家中所有花费都由儿子一人承担,生活负担重,加上大女儿刚考上大学,学费成了一家人的大难题。网格员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联合驻村工作队,为其申请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这是齐村镇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的初心。齐村镇将继续秉持便民、利民的宗旨,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治理,不断把网格做细、把工作做实、把服务做精,用基层治理这张“网”,兜住民生服务的点点滴滴,让“小网格”持续汇聚保障社会安定、村民幸福的“大温暖”。
基层治理齐参与 提升村民幸福感
齐村镇坚持以“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为主线,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建由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1+5+X”议事协商主体。通过明确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调解民事纠纷、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倡导移风易俗等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小事,村级议事协商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治理“议事”力持续激活。
召开协商议事会议(资料图片,2024年8月份拍摄)
“老李,瞎转悠啥呢?”看着在自家柿子树园里急得直转圈的街子村仁南组老农李九利,过路的群众不禁发出了疑问。
“还不是为浇水闹的,天不下雨树就缺水。”老李所说的正是街子村仁南组旱塬上40余户群众近期发愁的事。“往年都是靠雨水,今年眼看天越来越热了,可迟迟不见下雨,搞不好收成都要减半啦。”
柿子是富平县龙头特色产业之一,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要是减产可得白白损失一笔钱。“我给你出个主意,咱们邻村就有个水井,要是把咱们村通往塬上的渠道修补好,浇水也就不是啥难题了。”翟建荣思索了片刻后说道。
有了乡党出的“妙招”,老李眼看找到了门路,可要修补渠道、对接邻村,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随即,他想到了前不久在村上参加宣讲会时村书记胡国胜说的,“有事好商量、有难多商量,村民的事儿、村民说了算。”老李拍了拍大腿,就这么干。
向村委会说明情况后,一场由村委会组织筹备、村干部和仁南组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村民议事协商会就在街子村“议事室”如火如荼地召开了。最终经协商达成一致,由组级组织实施疏通渠道、修建跌水,村级出面和邻村协调使用水井。半个多月后,老李和其他40余户的60多亩旱塬地成功浇上了水,彻底解决了“旱塬地灌溉难”问题,老李高兴地说“这下柿子产量有保障了,心里也就不慌啦。”
大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小到村规民约修订、环境卫生整治等村级事务都摆在桌面上商议决策,让村民真正当起主人翁,党员群众投身村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矛盾纠纷数量大幅度减少。村级议事协商工作的规范落实成了街子村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凝聚剂”“润滑剂”“催化剂”。
用心用情办实事 排忧解难暖民心
“非常感谢政府和网格员能这么关心像我们这样的困难家庭,确实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义门村的毛怀堂激动地说道。
因家庭变故,68岁的毛怀堂现和孙子毛梓豪相依为命,毛怀堂本人年岁高,加上行动不便,微薄的收入让祖孙两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网格员在了解到该户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后,及时将情况进行上报。经过镇村两级研判后决定将两人纳入到低保,同时孙子毛梓豪享受未成年人分类施保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给祖孙俩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
下一步,齐村镇将持续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长效,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编辑:陈冰娟
上一篇: 富平四项举措狠抓安全稳定